0755-2231 0656
Products 新闻资讯

南宋御街昨晚的一场精彩发布会 带领浙江在全国开启科普新起点

日期: 2019-03-26
浏览次数: 31

如何让科学家成为网红? 如何让神秘的科学研究走近公众?


南宋御街昨晚的一场精彩发布会 带领浙江在全国开启科普新起点

南宋御街,杭州最有历史底蕴的街道之一,昨天晚上,却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新活动——“科学之夜——2019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新季度启动会”。在蓝色灯光的辉映下,我省各地市科协的科普工作者,共同见证浙江科普创新的成果。


9100万,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数量。180万,是全国科普人员的数量。每万人口仅有14个不到的科普人员,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任重道远。如何拉近前沿科技和公众之间的距离?如何让具备高科学素质的科技工作者也参与到科普工作当中?浙江省科协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2018年,在浙江省科协的聚力打造下,“科技成果科普发布”诞生了。这是目前国内对于学术资源科普化的创新尝试,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利用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和科学媒体的传播能力,用科普语言解读前沿科技成果,再通过融媒体平台进行现代传播。


南宋御街昨晚的一场精彩发布会 带领浙江在全国开启科普新起点

从院士到科学大咖 浙江首建科普创新机制


2018年,浙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作为浙江省科协重点打造的平台,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既让科学家普及自己的科研成果,又通过浙江科学传播融媒体联盟,实现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让科学真正普及到人民大众身边。


“科技成果科普发布”的话题聚焦在最新最热并会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技成果。从2018年4月开始,先后完成了包括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龚晓南院士的“复合地基技术发展及工程应用”发布,以及李兰娟院士人工肝技术发布与薛永祺院士发光地砖新技术发布,并推出民众非常关注的“大健康季”等系列发布9期。


活动现场对2018年的“科技成果科普发布”进行了总结,“它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成果发布成为科学家向公众发布最新科技成果的平台;创新了一种形式,用科普语言解读高端成果,让学术向百姓靠近;利用了一批载体,通过科学传播融媒体联盟,纸媒、平面、电视、网络以及直播资源,向公众进行立体式、全方位传播;它盘活了一类资源,实现学术资源科普化,原本束之高阁的学术成果,现在也能让大众从中受益;它吸引了一批关注,让科学家也能成为网红。”


南宋御街昨晚的一场精彩发布会 带领浙江在全国开启科普新起点

从数字经济到乡村振兴


科技成果科普发布全新升级


新的篇章已经展开,今年“科技成果科普发布”也迎来了全新升级。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科技成果方面的进步很显著,就拿浙江省来说,仅2018年一年,就获得2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浙江省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7项,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8项。未来,“科技成果科普发布”会升级权威发布季,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让这些最前沿的科技成果都能进入百姓的视线。也会结合热门主题,如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把科技成果科普发布带进群众、带入乡镇,推出“数字季”、“农学季”等,真正让科技成果做到落地。通过这种新型公共服务产品,同步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新时代的传播从来不是单一而是多样融合的,接下来,“科技成果科普发布”也会尝试多样态阐述,开设演播室、Live发布、国际科学连线、类TED,也可以走进科学家的实验室,以音频、视频等全媒手段,多样态地链入全新的科学传播形式,把从一个个点的发布集结成更丰富的科学资源库,让受众拥有更丰富有趣的科学传播体验。


在过去的一年中,李兰娟院士的发布,吸引了超过50万的公众观看网络直播,浙二院长黄建的发布,在微博上半小时就超过5万关注……可见通过融媒体平台会进一步扩大发布的影响力。未来,“科技成果科普发布”会继续升级传播力,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吸引更多的关注,打造爆款。


南宋御街昨晚的一场精彩发布会 带领浙江在全国开启科普新起点

全媒体助力


融媒体引领科普共享新时代


2017年的全国科普日上,浙江省科协与七家主要媒体举办签约合作仪式,发布了《浙江省科学传播融媒体战略合作共同宣言》,标志着浙江省开启了科普共享的新时代。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光里,都市快报、华数传媒、腾讯·大浙网、网易浙江、浙江经视等多家媒体单位共同为浙江科普助力。“科技成果科普发布”也是通过浙江省科学传播融媒体平台来进行现代传播的。


当精准分发、多渠道推送的媒体日益成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大平台渠道,怎样推动科学传播融媒体的发展?具有浙江精神的浙江科普融媒体联盟回答了这个问题。


昨晚的活动现场,都市快报作为第一届科学传播融媒体联盟轮值主席所在单位,由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同时也是2018年度轮值主席林琳发表了年度总结,“这一年,我和各位媒体同仁一起,多纬度、全渠道地为科学传播发声,推动融媒体的共建共享。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做科普,配合科普信息化,共同促进浙江省的科学传播与科普建设。”


而腾讯·大浙网作为下一届科学传播融媒体联盟轮值主席所在单位,也对接下来的科学传播工作进行了展望。两家媒体在浙江省科协副主席陆锦的手中,完成了浙江科学传播融媒体联盟轮值主席的交接。代表联盟的蓝色旗帜在现场挥舞,相信在未来,借助浙江省科学传播融媒体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共享科学的无穷魅力,由一个个点连成线,最终交汇成一张科学网,一起来推动科普,让更多的人享受科学的无穷魅力。


南宋御街昨晚的一场精彩发布会 带领浙江在全国开启科普新起点

科学圆桌


科学人、科普人、媒体人


一起来谈“科技成果科普发布”


中国科协科普部基层处副处长 刘俊


我觉得可以听下老百姓希望哪些科学家来做发布,做些征集活动。通过这个平台,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之间搭一个桥梁,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浙江做探索来建立机制,未来可以在全国推广。


浙江省科协科普部部长 汪光年


浙江在创新方面向来争先,科技成果科普发布诞生在浙江,也有其发展土壤。我认为科普第一个层面是普及科学知识,接下来是做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现在科技成果科普发布还是一个1岁的孩子,还处在自我成长的阶段,在这一年中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做科普解读的难点,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度下降,但也欣喜地发现,有院士主动想来做科普。未来,希望我们能建立起几方共赢的机制,让这个1岁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


都市快报副总编辑 林琳


媒体在做科技创新普及的过程中,最有优势的地方就是说故事,未来,希望我们能够发挥所长,让科普传播变得更容易,用更有趣的方式传播给更多的人。


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张大宏


我一直认为科学不需要那么神秘,科学的本质是让百姓得到红利。举个例子,我的技术在专业领域传播也就几百人,空间非常小,但去年通过融媒体传播,让我的技术为几十万公众所了解。未来,希望能通过科普宣传,把这个受众基数放大,让科学惠及更多百姓。


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杭州群言堂咨询策划总监 蔡国栋


接下来,科技成果科普发布可以继续打造品牌化的活动、网红式的人物,把内容做得更深入,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进行选题设置,通过生活化的链接、个性化的语言来做科普。



科学对话


浙江省科协副主席陆锦:


架起学术知识与公众理解的桥梁


都市快报:您怎么看待“科技成果科普发布”这项公共服务产品?


陆锦:2018年,省科协和都市快报合作推出了“科技成果科普发布”平台,它是目前国内对于学术资源科普化的创新尝试,得到中国科协的充分肯定和全国同行的高度关注。在我看来,“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架起了学术知识与公众理解的桥梁,在全社会营造关注科技、尊重科技、尊重科技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都市快报:经过这一年的发展,现在“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有了怎样的影响?


陆锦: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努力,它一方面成为深化科协系统改革、创新科普表达方式、提供新型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探索;另一方面,它也是弘扬科学精神、展示科学魅力的一次有益尝试。


都市快报:这场“科学之夜”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陆锦:“科学之夜”可以说是一次承上启下,既是对过去一年“科技成果科普发布”的总结,更重要的,也是新一年的启幕。在接下来的一年,希望借由这个大平台,我们科学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媒体工作者一起努力,发挥科学传播融媒体联盟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科普事业努力前行。(来源: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热点新闻
2022 - 02 - 11
D23博览会是迪士尼公司举行最大的粉丝活动。作为迪士尼家族的新成员,《国家地理》希望通过沉浸式体验在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的D23世博会上向迪士尼粉丝重新介绍他们的品牌,《国家地理》在博览会上创造了一个深海世界。一进门,客人就沉浸在投影映射带来的视觉效果和令人惊叹的背景声音的景观中,重新创造了水下的体验。“蓝色之下”沉浸式展览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虚拟的水下世界,引起人们对海洋污染和濒危野生动物等环境问题...
2022 - 02 - 10
年终岁末之际,嗷嗷的“小脑斧”已经开始向大家招手了,新年选择什么主题活动布置氛围,虎年IP当然是大家的第一选择,但如果都选择小老虎了如何脱颖而出,想必已经成为了众多设计师、策划师和品牌方心中的难题。在通用的元素中呈现出独特而又吸睛的创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在场景的设计足够有亮点外,在互动体验和玩法上同样也需要更为新颖和有趣,也许下面的几场活动能给大家更多新答案!01.ART MALL 福虎生风展...
2022 - 02 - 10
2月4日晚上,国家大剧院坐满了来看冬奥会开幕式直播的观众。 这次开幕式首次使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可靠、低时延EUHT无线宽带技术,进行8K超高清直播无线传输。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8K试验频道作为信号源,通过我国自主研发的AVS3编码技术传输,人们才能通过国家大剧院的800寸超大电影银幕,看到这个“史上最清晰”的8K超高清开幕式直播。 这是一个空灵而浪漫的...
2020 - 05 - 12
“I AM NOT A ROBOT”是一件交互式3D声音装置作品,创作团队kling klang klong通过七个章节讲述了一个学习思考和感觉的存在的故事。作品结合了控制器,现场乐器和演唱以及制作材料的实时3D空间等,每个扬声器还配备了一根灯线,只有当该扬声器播放声音时才会激活,以增强定向听觉的效果。kling klang klong 是一家活跃在科学、艺术和通讯领域的工作室,擅长开发智能化布景...
2020 - 05 - 11
“Morphing Clay” 是与Google合作设计的实时互动体验作品,旨在为传统中国陶瓷注入新的生命,并激发年轻一代的灵感。在Google的机器学习平台TensorFlow的支持下,Morphing Clay学习识别不同的人类手势和身体动作,实时触发不同陶器形状和图案的变形。在观众进行互动时,观众的姿势和衣服会映射在屏幕上陶瓷的形状和纹理中,进行无尽的演绎和再现。英国创意团队 Fu...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艾特文化,竭诚期待与您合作

深圳市艾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86 0755-22310656
邮箱:443846284@qq.com
传真:+86 0755-22310650
手机:13826549115 (丁先生)
地址: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民康路1970科技园8栋205
邮编:330520
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您的姓名:
  • 电话:
  • E-mail:
  • 详细说明:
     
Copyright ©2019 深圳市艾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粤ICP备19024859号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